-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这就是出逃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一年以后,老太后和我们重新回到宫里,想起珍妃来,还是觉得非常惋惜。这一点我们都能看得出来。而且人人都传言珍妃就是老太后派人害死的,老太后也觉得自己很冤枉。虽然大伙没当自己的面说,但是这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了,总得有个结果,有个说法,皇家不是随便能损失一个妃子的。于是老太后思来想去,就把罪责推到崔玉贵头上了。当时老太后说:‘崔玉贵,让你拉住珍妃你没拉住,等于是你把珍妃害死的。没拉住就等于是你害死的。’当时老太后就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台阶。”
“老太后因为要找一个台阶,所以就扬言要杀崔玉贵,当然也是为了让大伙能平息一下怨气。但崔玉贵是父亲桂祥的干儿子啊。跟我们家关系又非常好,每年父亲过生日都要送好多东西过去看。这一听要杀自己,马上就跑到父亲那里,跟父亲说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父亲就找到老太后通融了一下。但是死罪没有了,责罚当然还是需要的,于是就把崔玉贵撵出宫了。崔玉贵出宫,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就在咱们家住着。这件事情我不说你也看到了。但是太监出宫哪那么容易啊,崔玉贵一直想着再回到宫里,也通过人找我说过这件事情,但是当时我是不能做主的。作为太监在外边,脸面上没地方搁,而这两年基本上就是在咱们家,帮帮忙,打打杂。等过了这两年,父亲又找到老太后让崔玉贵回宫里,这样崔玉贵就又回来了。”
从宫里回到家,我爷爷也非常气愤:“为什么什么事情都要往自己家人头上扣呢?还有,那些传言真的是太过分了,估计就是那帮太监胡说八道,这才有了这样的话。”于是在和我父亲聊天的时候,爷爷就把这件事情说了。爷爷说:“社会上传说的珍妃被慈禧害死的事情,完全是胡编乱造。因为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皇后在场,她就是现场的见证人。”今天说起这件事情来,仿佛爷爷说话的样子还在面前:家人平白无故地被人诋毁,特别是他平日里最喜欢的和最有涵养的姐姐被人冤枉,让他怎么也接受不了。我们家都知道,隆裕非常喜欢我爷爷,对这个弟弟也是关爱有加,有些心里话是愿意同他说的。在更晚些时候,当我爷爷再次去宫里见隆裕时,还听到隆裕说珍妃真的是一个太刚强的女人了。可见,这件事情给了隆裕很大的打击,人们的不理解直接让隆裕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我们家对珍妃究竟怎么死的,是非常清楚的。我个人认为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一些关于珍妃的死以及珍妃与慈禧的关系,很多都是杜撰的,是从野史或者传说中找出来的,不足信。
反观珍妃,难道真的就像有些人说得那样好吗?在这里引述一位质疑珍妃后辈人写的《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文章的人的话: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珍妃聪明伶俐,宫廷礼仪一学就会,因此替皇后主持继嗣典礼。其实和该文作者所要说的,慈禧讨厌珍妃是相违背的。试想,在慈禧操纵政府的当时,她不点头,珍妃如何能主持这样一个大典?更何况,对手还是慈禧的亲侄女,一个慈禧想用来拴住光绪的人。所以,只可能是,慈禧开始十分喜欢珍妃,是后来,珍妃的所作所为让慈禧生了厌恶。比如照相,慈禧自己是十分喜欢照相的,但是珍妃偏偏挑在甲午失利,慈禧厌恶洋人的时候来照相,被杖责,只能怪她不识时务了。而至于珍妃如何协助光绪变法,变法的问题究竟谁是谁非,太复杂,这里就不讨论了……无论如何,在演绎历史时,隆裕和珍妃的待遇完全不公道。究其原因,其实浅薄。隆裕就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有谁知道,她在慈禧和光绪的夹缝中那凄凉的后宫生活。有谁知道,袁世凯逼宫的经历。
另外,在《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中说道,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当时我二位姑母还没有成年,就接到朝廷懿旨册封为光绪皇帝的瑾嫔、珍嫔。这件事对我家和对祖母来说,不是喜事临门,而是祸从天降。祖母深知女儿的性格,对慈禧的狠毒也早有耳闻。宫廷里家法森严,女儿去做小老婆,免不了挨打受气,说不定还会招来灭顶之灾;从今后要想见到女儿,那比登天还难。从接旨那天起到二位姑母上轿前,祖母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家里从上到下个个心神不安。二妃上轿那天,祖母正坐在正屋桌旁吸水烟,当两个女儿跪在母亲面前告别说“额娘,我们走了”时,她强抑泪水,伸手打了俩女儿一人一个嘴巴,说道:“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转身进了里间屋。老李妈说,老太太进了里间屋一天没出来,也没有吃东西。我母亲后来对我讲,二妃进宫后,家里像办丧事一样,个个心情沉重。这种气氛持续了好长时间,直到后来珍、瑾二妃被封为贵妃,珍妃深受光绪皇帝宠爱,家里才算松了口气。
其实事情远不是这样,首先,当年珍妃、瑾妃进宫是她们的父亲花了很多钱的;其次珍妃和瑾妃并不是一母所生(这在前面有所叙述),怎么会说出“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这样的话来?
再有这篇文章中所说跟事实还是出入很大。比如文中提到:珍妃因受光绪皇帝的宠爱,而引起了隆裕皇后(慈禧的内侄女)的忌恨,加之珍妃性格倔强,不会奉承慈禧,隆裕经常在慈禧耳边吹风,慈禧就千方百计地找她麻烦,为内侄女出气。……据她说珍妃长得很漂亮,并擅长书画、下棋,双手能写梅花篆字。……珍妃聪明伶俐,常代替皇后参加宫里的一些大典。宫里的典礼礼节很多,如要求皇后要穿着花盆底鞋,头上戴着头饰,走丁字步,一步一安,还要磕达儿头;在请安或磕头时,头饰和耳坠不能不摆,也不能乱摆。头叩的不能太偏,又不能不偏,这个尺度隆裕皇后总掌握不好,可是珍妃一学就会,只好由珍妃代替。这些就更引起了隆裕的忌恨……隆裕为了报复,就和李莲英及珍妃宫内的太监勾结起来,把一只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宫里,妄图污蔑她有奸情……后来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经常进宫演戏的一个戏子的衣料一样(据说戏子的衣料是光绪送的),隆裕抓着这件事又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扒开衣服,用涂有黄油漆的竹竿打)……珍妃喜欢照像,尤其喜欢女扮男装照像,有时还穿着光绪皇帝的衣服照像,这又遭到慈禧的反对。慈禧命人到珍妃宫中搜出照像机和穿男装的像片,大怒,为此珍妃又受了“掌嘴”之罚。
可是后来文中又提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先后去世,宣统皇帝(溥仪)继位,隆裕皇太后听政。又将珍妃的灵柩从田村移往崇陵皇家坟地。我祖母和父亲参加了葬礼。祖母在坟前沉痛地悼念了自己的爱女。
试想,一个嫉妒成性,非常恨珍妃的人,在珍妃下葬以后,不去掘她的坟已经算是仁慈了,怎么还在她听政的年代,把一个生前非常痛恨的人迁到皇陵呢?这一点也说明了文章对隆裕和珍妃的描述很多都是不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