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写在前面:本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篇旧文,作者将其略作修改,重发,旨在繁荣社区文学。长久以来,sp作为一种特殊存在,其文学多呈现心理低龄化,文笔幼稚化的趋势。作者想说的是,sp其实不是小孩子们的游戏,所谓管教大多只是个由头,当不得真。如果你是抱着通过sp获得帮助的心理入圈,请做好失望的准备。同时本文也是一篇对作者多年前曾经拜读过的优秀医生题材作品的致敬之作,换个故事,换个场景,你也能写出自己的风采。
从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毕业以后,厌倦了四处漂泊的我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凭着父母的资助和一纸心理学硕士学位证书,我在市中心开了一家小型心理诊所,专门接待那些外表光鲜内心苦闷的小资和中产人士。心理治疗在国内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鲜事物,大多数老百姓对心理健康知之甚少,更不乐意花“冤枉钱”看心理疾病。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堪心理重负,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在美国曾经看过一则有趣的报道说,每当经济不景气和人们生活压力过大的时期,美国就会兴起马拉松热,这是因为人们无处宣泄内心的压力,只好通过肉体的极限体验来刺激大脑内啡肽的分泌,从而使自己进入平静放松的状态。所以,当我看到近几年国内持续高涨的马拉松热,仿佛也就看到了中国心理医生市场的巨大潜力。可惜的是,由于不懂利用人脉,我的诊所一开始门可罗雀,入不敷出,只能勉力维持。
好在朋友们知道了我的窘境以后,都伸出了热情的橄榄枝。特别是一些从事高端行业的朋友,不仅热忱为我打广告,还动用私人关系为我拉客户。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我对每个来访者都极其重视,并为他们量身制定心理疗法,尽量增加他们的满意度。因为刚刚开张,我的收费并不高,一小时300元左右的价格,远低于现在学生的补课费,而且第一次心理咨询还是免费的。这样一来,很多对心理学或心理医生感到好奇的人都会乐意上门,并成为我的隐形资源。现在我的诊所每天都能接待2,3个人,不至于闲置了。当然,多的时候一天接待4,5个也不成问题,有时甚至需要预约。不过说实话,我总感觉自己在书本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除了一些诸如百忧解,帕罗西汀之类的药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心理疾病的治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改变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二是改变患者自身的行为习惯。而这两者,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世界的现代都市人来说,都不太容易。至于上面罗列的那些药名,只能增加患者对它们的依赖性罢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所以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在鼓励患者,帮他们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我看来,这就是心理医生的最大作用。
一天傍晚,当我送走了最后一名预约客人,准备关门打烊的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由于白天我已经连续接待了5个客人,早已身心俱疲,所以现在满脑子都是热腾腾的饭桌,可是鬼使神差的,我还是收回了迈出房门的脚步,重新拿起话筒,里面很快传来一个略显紧张的年轻女声: “您好,请问这里是康明心理诊所吗?” “是的,我就是康明,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 “原来您的名字就叫康明啊。”电话里的女声似乎忍俊不禁,精神明显松弛了下来,只听她接着又问: “是这样,我想跟您咨询一下,性冷淡算不算心理疾病啊?” “哦,性冷淡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过除了少数先天性器异常者,大多数人是可以通过心理矫正恢复正常的。”我不假思索却又一字一顿的答道。这也是一种沟通技巧,通过降低语速放平语调来影响对方的精神状态,一来显得自己专业,二来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果然,女声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这样啊,那您什么时候方便帮我看一下,我觉得自己在性方面可能遇到了一点问题。” “不好意思,今天我已经准备关门回家了,明天下午还没有预约,可以为您留两个小时。” 女声明显犹豫了一下,才又接着说:“我离您的诊所不远,只有半小时车程,您能等我一下吗,就现在?”考虑到性冷淡这个问题有点敏感,在白天讨论可能会让对方羞于启齿,我最终还是不顾肚子的抗议答应了。挂断了电话,我飞快的跑到楼下的麦当劳点了一份麦乐鸡块,边吃边往回走。等我回到办公室,饥饿感已经和手中的鸡块一样所剩无几,于是边喝水边静静的等待客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