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最近国际上闹哄哄的朝核事件,牵扯到两名美国女记者的间谍案。借机创作一篇SP文章。
纯属本人杜撰,绝非事实。
噩
从仰光飞来的波音737航班平稳地降落在了平壤国际机场上,由于朝鲜近期进行地下核试验和连续试射短程导弹,引起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一致谴责。甚至也包括了俄罗斯和中国。
联合国对朝鲜制裁协议使本来国际航班就不多的机场往来起降的客机就更少了。缅甸是朝鲜为数不多的坚定盟友之一。故而往返于两国之间的航班并没有什么变化。
报社急需要了解朝鲜核爆之后本国人民的实际反应,就在报社内部高薪征募懂朝鲜语的韩裔记者前往采访。苏珊和玛格丽特俩人都是美国《洛杉矶时报》的韩裔记者,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临走前,主编告诉她们,如果实在无法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就早点离开朝鲜,避免发生意外。
因为美国与朝鲜两国间并没有外交关系,她们只能借道他国,改变身份入境。
在缅甸的首都仰光,美国大使馆新闻处给了她们每人办了一份缅甸的护照和编了一套假身份,分别化名为苏丽和昆达娅,以缅甸韩侨旅游者的身份取得了赴朝签证。
苏珊(苏丽),原名朴玉姬,今年二十七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六年前和男友一起从首尔到纽约大学求学,主攻新闻专业。毕业以后,他们结了婚。后一同应聘在《洛杉矶时报》,已经工作了五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她负责主持的韩朝事务专栏报导。文章写得是切中时弊,笔锋犀利,分析透彻。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在朝核问题时期,很受读者们欢迎。她人长得相貌端庄,气质高雅。口齿伶俐,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玛格丽特(昆达娅)原名全英爱,二十五岁,来自韩国的光州大学,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刚进《洛杉矶时报》国际事务部韩朝事务专栏工作。还属于见习记者。她长有一张典型高丽民族的圆盘脸,大眼睛,说话时总带着几分笑容。
因为俩人都是韩国人,平素关系很好。这次苏珊要求去朝鲜采访,玛格丽特决定和她一起去。
平壤国际机场尽管只有这这一架国际航班降落,可仍然是戒备森严。到处都可以看到穿着制服的警察和荷枪实弹的军人。他们站在不远的地方,用冷漠的眼光观察着每个下飞机的乘客。
当取行李时,苏珊和玛格丽特发现自己随机托运的行李被人打开过,里面几本英文书籍和杂志全都不见了,甚至连她们自用的法国香水、化妆品及苹果播放器等也不翼而飞。她们找到了机场工作人员,询问缘由,被告知“朝鲜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有任何与本国文化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东西入境,书籍和杂志我们都没收了。至于那些资本主义的化妆品和娱乐产品嘛,我们伟大的朝鲜人民并不需要,请你们不要无中生有诽谤我们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苏珊她们无奈,只好自认倒霉。望着到处悬挂着的金日成画像的机场大厅,苦笑着走向海关。
海关官员旁边,一个身材健壮的人民军少校军官,他拿着苏珊和玛格丽特的护照,反复地查看着,不时地打量着她俩。“你们既然现在是缅甸侨民,到朝鲜是来旅游的,希望不要做与你们身份不相符的事情,否则……”他脸上流露出一丝不为人察觉的冷笑。
她们在平壤,先自由地参观金日成故居万景台、金日成将军陵园和朝鲜抗美纪念馆等,并设法接触了一些平壤市民,想了解一下他们对朝鲜核爆的反应。但市民们只要听到这个问题,无不噤若寒蝉,不敢有所表示。
朝鲜采访的计划遇到很大的阻碍,她们又无法用手机和email和报社取得联系,因这两项通讯方法在朝鲜都是被严令禁止的。
苏珊她们决定从中国离境回国。就在她们收拾行装,准备第二天离开平壤的当晚。一个电话打进了她们的客房。一个男子用低沉的话语说“我知道你们俩来平壤的目的,愿意为你们提供重要的情报。但你们绝不能对外暴露我的身份,还要付给我三万美元的报酬。今晚十二点整在酒店停车场第右出口第五根石柱前见。”
苏珊想了想,答应了他的要求。
“啊!这真是个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在绝望之际居然又有了机会。”玛格丽特高兴地说。
“不,我总觉得咱们这个幸运来得过于突然,有些让人怀疑。”苏珊说道。
“朝鲜当局长期以来,用高压的手段压制言论自由。用他们的那一套奴化人民,有不满情绪的人偷偷向我们反映情况也是很正常的。有什么奇怪呢?”玛格丽特说。
见玛格丽特说得有理,苏珊也就放弃了自己的意见。看了看手表,离约定见面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就准备好了一万美元现金,将微型录音机准备好。
十二点整,两人乘电梯下到地下车库,看看左右没人,在那根石柱前见到了答应提供朝鲜民众反映的那个人。那人用黑布蒙住脸,只露出一双眼睛。当那人把一盒录音带交到了苏珊手上,又从苏珊手上拿过那一万美元来时。车库里的灯突然亮了,从周围汽车里钻出一群朝鲜警察。用枪指住了苏珊和玛格丽特。
“啊!原来果然是个圈套!”玛格丽特有些后悔。
那个在海关见过的人民军少校从另一个柱子后面走出来“我早就说过,不要做与你们身份不相符的事情。你们不听,如今人赃俱在,只能自食其果了。把人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