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师生
【Chapter 0 序】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96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异国他乡。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2012年,一个枫叶红了脸的季节,我带着一捧乡土奔赴远方求学。
不久的后来,不远的曾经。一个沉静似水的人敲醒沉睡的我,敲碎我周身坚强的躯壳,像一束缝隙里灌满笑容的暖阳笼罩住柔嫩的我。
我永远记得重生的快乐。
嗨。我叫秋子。
【Chapter 1 秋去秋来】
故事要从我16岁时开始说起。
2012年9月,我穿着一条背带短裤,半撑在我的大行李箱旁,开始把眼前的大学在脑中快速转换成三维地图。
我就读于一所建筑老八校,主修建筑学,辅修工程管理,即传统意义上的双学位。
入学那天,天气似火烧,还带着浓郁的水汽。我正四下观望,就有所谓学长朝我走来。
我冲他浅笑,我们平视而立。
“学妹,你好高。”学长的声音带着沙哑,我想他唱歌一定很动听。
我把浅笑的嘴角又上扬了一些,这样的开场白听过太多,我已经习惯自己是个身高176公分的大姑娘。
“你这箱子可真大,我来帮你。”我毫无友善一把挡开他的手,而他睁大眼睛望向我。
“谢谢学长,我可以。”初来大学的我拒绝任何陪同,这一刻我猛然发现,原来我这“凡事不假他人之手”的习惯是如此根深蒂固。
看着学长略带受伤的眼神,于是我报以不好意思的笑容,把箱子递送给热心的大男孩,尽管我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帮助。
“谢谢学长。”我拽拽自己的背带,16岁女生的笑容一定美好而灿烂。
但他并不是故事的男主人公,他荡起涟漪又很快消失在我忙碌的大学的生活里。
诸如此类的小插曲几乎伴随了我大二前的所有时光,我的骨子里,本就习惯坚强独立。我虽同所有女孩子一样长着纤细的四肢、飘扬的长发,但我却更像极了个男孩子,自认为可以撑起一片天。
直到第二年秋天。
读书清净,看花欢喜。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我独自绕过大学校园里的一片湖,驻足在一幢年代感十足的苏式建筑旁。
此时此景,我眼前脑海均是何其芳笔下的那幅“秋日少女图”。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牧羊女突然失去了一整个夏日的牛背笛声,树根在秋日里震动泥土,我心中的一隅也开始萌动。
先言我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只因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喜好倾听清纯明净之声。
我刚刚从一堂枯燥乏味的建筑构造设计课上逃离出来,我撇下身后一片动人秋景,独自走进校史馆里拨开迷雾。说得准确点,是用手指来来回回抹开校史馆玻璃上的雾气。我爱极了独自躲在校史馆里思考事情,或称之为——打发时光。
正在我又一次呼出热气,玻璃变得朦胧起来时,讲解员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我知道是有参观者来了。
建筑学本科是五年制,我今年已经读大三。三年间,我游刃于各个社团组织,兼任班长、社长,直到宣布我担任新一届的学生会主席。我成为这所百年名校中建筑学院里的第一位女主席。
疲惫于各类事物,我享受任何能安安静静呆着的空间,听到参观者的脚步踏着讲解员的声音,让我不由得想重新觅个僻静的地方。
正在我遐想之际——“秋子!”听到呼唤,我扭头一看,是韩迹,我的辅导员老师。
“韩老师好。”
“嗯。这位初老师。”韩迹在一行老师里向我着重介绍到一个人。
出于教养和礼貌,我从不无故打量别人。但匆匆一瞥也能看出,面前的初老师很不简单。我甜甜一笑,鞠了个15度浅浅的躬,带着女生的温柔嗓音。“初老师您好。”
初景老师笑笑却不言语。
他浅素色的一身衣服让我有一种感觉,他和学校里正装而行的老学究们是不同的。低调但绝不简单,不喜言辞却仪表堂堂,净身高176公分的我,站在他面前却刚及肩。
“今天很雅致啊,我的主席。”韩老师和我开着熟络的玩笑,随后又道,“放学记得来我办公室。”
9月的天,黑的稍早一些了。我从夜色里走向行政楼,用不失尊敬的轻松语气边打招呼边走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坐着数位老师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沙发上坐着下午遇到的初老师。我偷偷看他一眼又立刻避开,心里琢磨着他究竟是谁。
“秋子啊,找你来随便聊聊,最近活动要抓紧进程,预算很快就批下来了。”韩老师带着惯有的微笑看着我。
“知道了,韩老师。”韩老师待我一向宽容宠爱,我不由得也莞尔一笑。
“青青子衿。”
我循着声音转过头去,看着没头没脑冒出一句话的初老师。
“青青子衿,下一句是?”我确定他是在问我,但我又不确定缘何问我。
“悠悠我心。”虽百思不得其解,我还是礼貌地回答了。
听到满意的答复,他只是点头笑笑,又闭口不谈了。而我,则一头雾水看向韩老师。他没有抬头亦没有解释,只是问了一句“六级考试没忘记吧。”
这个话题让我有些羞赧,高考时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勉强还是优秀的。上了大学却因一次裸考六级而牺牲。我只得乖乖“嗯”了声,等待韩老师放过我。
“准备考多少次。”出乎意料,一旁的初景老师却突然开口问我,声音里掺杂着些许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