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观前提醒:作者并非心理学专业的,很多分析和想法只是结合自己有限的小圈经验有感而发。
前言
最近愈发觉得,我们喜欢sp这件事或许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没法改变。比如紫恋暗地广播节目里的三人以及包括曾经来做客的同好,在回答“往后余生中,sp和sex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会选择哪一个”这一问题时,同好们的回答居然都是选择sp,而且其中一位叫C的主动的回答是丝毫不带犹豫的。但是至于为什么喜欢sp,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但根据我主观臆断的推测,“喜欢被管教的感觉”这一理由会占据很大的比例。自己入圈时,认知上觉得sp就应该是管教,而且走的就是管教派的主被关系。但随着了解的深入,自己渐渐地对管教型的主被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恰逢最近,自己摇身一变也成了管教关系中的主动,因此才有了写下这一篇感想的想法,和同好们一起做个分享。
一、管教类关系受欢迎的原因
生理上的需求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寻求管教类主被关系,个人认为心理需求会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实践在外观上多种多样,但是有一个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主被们想要在sp的实践中获得一个感觉(紫恋:《追求》,
不论场景如何,以被动的视角来看,作为管教关系中被管的那一方,一般都会受到诸多规矩、规定的约束,这些约束不论在文章里还是在实践中都很常见,比如小被被要求不准晚于xxx回家,不准晚睡,不准抽烟,考试成绩不得低于xxx分,多长时间内学习完多少知识等等等等。总体而言,这些规定和约束的目的,通常是要求小被上进、有所进步的。换言之,小被在管教关系中是处于一种被注视、被关心和被关爱的状态。这种状态在我们小时候,很可能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对此类管教抱有抵触情绪的我们,忽视了它对于我们的督促或者背后的关爱,况且年幼的我们都还是小不点,哪里会想这么多呢?
回到现在,这种关爱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因为在成人的世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去关心别人逐渐变成了一件“多余”的事情。所以那些在自己小时候有些“痛苦”的回忆,在长大后我们或许会怀念,正如一颗外苦内甜的糖,苦涩的外衣化完后才尝到了甜心。但此时,再想被关爱时,我们已经没有了机会,哪怕这个关爱会夹杂着痛苦。所以,我们想去复现这种场景,满足自己被关爱的心理需求也就说得通了。
最近我也接触到一个概念,叫做“返童依赖行为”(这个名词是在diaper fetishism的百科中看到的,此处只想借用一下字面意思),或许这样的场景、关系和行为更加容易唤起深处的儿时记忆吧。
二、人真的能够被“管教”好吗?
按照我目前的认知,答案是不能。
第一,如何确定管教规则对于被动来讲是正确的?在这个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里,每个人的生活、专业技巧、学习经历、工作环境都不相同。就以工作为例,不仅仅是隔行如隔山,就连同专业里,专攻方向不一样都如同隔山。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且主被双方都能够了解,进而执行的规则是很难的。除非,两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很多重叠,正好是同样或近似的领域,或者被动想要提升的方面恰好是主动擅长的。然而这样的可能性真的不高。
也正因如此,常见的管教规则多是一些大家公认的应该做的事儿,比如要保持身体健康(禁止抽烟喝酒、禁止晚睡)或者是外表上一眼能判断出来的规则(比如分数的高低、考试通过与否)。
每个人都有追求和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不管这种生活的安排在他人看来合理与否,这都是别人的选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想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所以通过管教的方式来影响被动的生活,无论管教关系开始时双方的态度如何,时间久了不免会产生矛盾。
第二,主动也是人,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在规则上,主动有时候做得也不是很好,这么一来作为施加管教的一方,要求被动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做,感觉上总会有一些奇怪。就我个人来说,作为主动可能是心虚,作为被动可能是不服。这可能成为日后影响主被关系的不稳定因素。
第三,sp本身是基于欲望的活动,是一种满足自己欲望的奖励行为,以奖励作为违反规则的后果只会越来越糟。可能有人会问,挨打怎么会是奖励行为?但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讲,它的确会如此。我入圈时是个纯纯的管教派小被,虽然挨打时非常凄惨,但是事后回味起来特别有意思,屁股上的伤痛似乎起着一种提醒作用,甚至让我产生一种“还想要更多”的感觉。以前看到过一些分析的文章,还涉及到多巴胺(对,就是现在被“滥用”的多巴胺,好像什么事情都有它,
综上,以sp作为管教的手段,作为违反规则的“处罚方式”,不论怎么样,对于小被而言都是奖励。这样的机制下,做错了事还有奖励,那怎么能被管好呢?
那真正的惩罚是什么?首先,小被依旧要按照规则来办,但是在后果上不一样:表现得好,赏一顿揍;表现得不好?那你实践就没了。嗯,这样才对。真正的惩罚是被忽视,重新回到一个人的孤独状态。
三、管教关系的实质(个人观点)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认为,管教关系的目的,并不是真的在于管教。管教关系的本质,是sp这个行为的一层外衣,是一种表现形式,基于管教的sp实践是为了满足主被双方的深层欲望,而管教这样的形式是满足欲望的手段。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管教也可以满足同好在心理上的一些需求。
这就是我觉得管教关系有点类似于角色扮演的原因。
四、个人认为可持续的管教模式
即便如此,管教依旧有它存在的魅力。虽然我认为管教关系“类似”于角色扮演,但是在我自己看来,它也并非仅仅是一个游戏。这部分我想说一下个人憧憬的管教关系是什么样子,怎么样才能有一个更为长久、可以持续的、管教主被之间的相处模式(但这个模式也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自我认为的而已,具体肯定是因人而异)。
在我看来,sp这个行为,纯实践和纯管教可以放在一个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纯实践,单纯为了满足欲望,想要体会疼痛带来的快乐,主被之间没有那么多沟通,双方对于各自的生活了解不多,情感投入比较少,每一次实践过后,即案结事了;另一端是纯管教,有严格的规矩和规则,疼痛的目的在于纠正被动的错误行为,主被双方关系连接紧密,特别了解各自双方的生活,情感与时间投入很多,实践可以说是一长段关系中的一小部分(占比小但很重要),实践后也会有复盘、总结等。
可持续的管教模式则是在这个天平的中间,具体运作时类似于忏悔。主贝双方在大体上确定了管教的关系,但是规则的确立并不在于主动,而是在于被动,因为被动最为了解自己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主贝双方如朋友一样,平常也需要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双方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主动作为倾听和执行的一方,会根据被动对于自己错误的“描述”进行一定的理解,根据被动的心理状态确定实践的具体过程,如数量、轻重等。此刻实践的痛苦,作为被动“错误”的惩罚,这一层意义并不是由主动来赋予的,而是由被动自己来赋予,如此的惩戒才能够最大化地针对被动地各种“错误”和负罪感,让被动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从而能够更从容地投入到生活当中。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转载一下紫恋的一篇小短文,就以这位大佬的文章做结尾吧~
————转载————
《主宰》
(
因自己犯錯想接受SP真的是最常見的實踐理由,很多同好把這類SP當作是心靈上的慰藉接受懲罰以求得心中的平靜,在執行過程中因恐懼及疼痛發酵而開始道歉、求饒、求原諒,但最後真正原諒自己的不是主而是自己。
主動在SP中扮演著執行者,作為懲罰的主宰,但主只是個藉質,也可說是你懲罰中的特約幫手,並無法原諒你也沒有資格去原諒你,並不是向你的主求饒、道歉等等是錯的行為,這只是一個自然反應,被可能往往把主當作在SP世界的依靠,每當被懲罰一頓後心靈得感到贖罪感到滿足後會把功勞歸至主的身上,的確作為一個稱職的小幫手是有些功勞,但也僅止於此,會感到受到慰藉感受到滿足的真正原因還是在於你已經原諒了自己。
在我的SP世界中你不需要向我臣服,因為我只是過程中的主宰而不是你生活中真正的主宰~
————转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