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巳牌将尽,陆元升才发付完早上的公事。这样一个小地方,居然有这么多的烂事儿,大人很是不爽。书吏收过案卷,大人吩咐退堂,自己回后堂歇息。众衙役们办差的办差,巡街的巡街,当值的回班房,各个散去。已经是立夏时分,夹袄穿着有些热了。陆大人走进书房,小书童文举接了冠服挂起,端上茶来,他解开夹袄的纽襻,坐在椅子上,顺手拿过桌上没看完的《韩非子》翻看起来。
陆大人今年四十出头,自三十一岁中了进士,八、九年光景就坐到了五品知府。本来是前程远大,不料自己的座师和当朝一位大老争闲气,闹的不可开交,最后因为后台略逊,败下阵来。谁知那大老虽然身居高位,肚量却窄,别说行船跑马,便一只蚂蚁等闲也休想爬的过。寻个事由,把老师送原籍回养老去了。他的门生故吏们顺便把对头的学生们也“照顾”了一把,陆大人是老师的得意弟子,自然首当其冲。偏生他手下一个亲信私行卖放,被人告发,上面一纸令下,结论是“该员不谨,滥用匪类”,降为七品知县—-没有革职,还算手下留情。陆大人把家眷送回老家,自己只带了一个书童、三个家人和一个师爷,还有一肚皮闷气,到这个穷乡僻壤上任
“老爷,下月初三就是您的生日了,你打算怎么过呀?”小文举拿着块抹布擦文房,边干活边问。“嗨,有什么好过的?到时候叫老张(厨子)给我下碗面就得了。”“哎呀老爷,那可不成!太太前些日子还捎信来,叫我一定照顾好你的起居。这阵子太太又不在身边,若随随便便就过了,太太知道该怪我了。”陆大人抬起头,笑眯眯的看着文举说:“臭小子,是不是你馋了,想借机会解解馋呐?”这孩子从十二岁就跟着自己,已经四、五年了,人也聪明伶俐,虽然是书童的身份,自己却一直把他当儿子看待—-陆大人子嗣艰难,只有两个女儿,平时没有外人的时候,俩人说话都很随便,有时候,陆老爷还经常和他开玩笑呢。
文举停下手—-本来也没什么干的,摸着下巴说:“老爷,你还别说,我这几天还真想咱们老家的鱼头吃了,等你过生日,让老张给咱们做呗?”陆大人哈哈一笑,“你想吃了,我可没想,到时候偏不做。”文举也嘻嘻地笑了。这大半年来,大人的心情的确不好。仕途坎坷,抛家舍业,年过不惑,后继无人。多亏了有这个小书童,平时不光照料起居,还想方设法逗自己开心,令他颇感慰籍。笑罢,搁下书本,点手招过文举。“我前些日子叫你背的那几篇文章都会了么?”“背会了,都能默出来了。”“哦?!”陆大人高兴的瞪大了眼睛,“真的吗?来来来,写来看看。”
文举兴兴头头地端了张凳子坐下,铺开纸张,研墨掭笔,认认真真写起来。陆大人站在他身后,背着手,歪着头,饶有兴致地看他写字。厨子老张进来请示午饭开在哪里,大人叫他就摆到书房来,还让他把师爷也叫来。不一会,饭菜摆好,就是家常的四菜一汤。陆大人带来的下人不多,平时吃饭时除了书童,老张和俩门子(轮班)都和他一起吃。人在落魄的时候,一般都是平易近人的
大家落座开吃,陆大人还意犹未尽地品评文举默的文章,哪里落了一句,哪个是错别字等等,师爷也不时插一两句嘴。正说的热闹,忽然跑进一个皂隶,说外面有人告状。大人正在兴头上,哪里有心情理他?吩咐告诉外面,今日放牌时辰已过,有状明天来告。那衙役领命,退了出去。大人正和大家说的高兴,却听见前面“咚咚咚”的鼓声响起,原来那告状的人竟敲起了堂鼓来。这下一定、必须而且只能出去了。陆大人气哼哼地掼下饭碗,文举忙取来冠服给他换好,和师爷一前一后的出去了。
堂上当值的皂隶已经排班站好,堂口也围了十几个百姓。大人在公案后落座,一拍惊堂木。“把击鼓人带上堂来!”。一个穿着孝服的年轻妇人,跟在皂隶身后走上来,跪下叩头。“小妇人齐刘氏,求大老爷伸冤。”大人皱着眉头,问道:“有什么冤枉?讲!”那刘氏抬起头说:“大老爷,小妇人是南城关齐裁缝的女人,上月是闰月,二十一那天,隔壁《盛兴当》的马掌柜叫了我们当家的,去给他老娘做寿衣,在他家做了两整天才回来。谁知道这月初五,马掌柜说他家的一个玛瑙熏炉不见了,硬赖是我们当家的偷了。县里把我们当家的抓了来,不容分说就是一顿打,关进大牢,逼我们交出熏炉。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我们哪儿有啊?县里说,不交就抄我们家抵偿。这分明是马家要扩院子,要我们家的房基,原是和我们当家的说买,又狠压价钱。我们当家的不肯,他就使钱,诬告我们当家的。可怜我们当家的,一时心窄,在牢里吊死了。这样的冤枉,求大老爷做主!”一面“呜呜”地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