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这是一篇脑洞清奇,逻辑也很清奇的父子文,但很甜很甜,有点慢热。
文案
他文有经天纬地之才,武有决胜疆场之勇,精于算计却偏偏困于父子之情无法解脱。
他一代帝王,心机深沉,治国安邦,四海升平。面对自己的亲子却难以启齿舐犊之情。
本来外表内敛深沉内里儿控非常的老爹面对不通人情的笨蛋儿子怎么办?用一颗强大的父爱之心包…容…???算了,揍吧,一顿不行就两顿。
第一次写,如有差错,或文笔逻辑不好,请见谅
第一章
永昌二十年
燕帝于朝上恩旨:“开科取士,事关国之根本。为江山稳固,庙堂延续,特增设恩科,于。选拔人才,历来为各朝首要之事,开科取士,方显朝局安稳,民心所向。着礼部,吏部,共同主持此次开科事宜。”
燕帝已近不惑之年,一身玄色帝服,威严俊朗,风姿天成,双目深幽古井无波。
朝臣有些摸不着头脑,朝廷三年开一次科举,去年刚开过科,现今朝堂上虽不说人才济济,但也算吏治清明,并不急于开科取士,又不逢皇帝整寿,开的哪门子恩科。
臣子们也都乐见其成,开科,就代表着自己的门生可以登天子门堂,自然,好处也不会少。
不过,还是有几个清流儒生固守祖宗礼法,反对此事。
“这次恩科,也只是为了选拔人才罢了,早两年入朝,也可以多历练历练,省的急急躁躁办不好差事,徒惹朕生气, 朕也不打算多取,文举武举各二十即可。”燕帝安坐于龙椅之上,一派威严,温和地,诚恳地,瞎扯着。丝毫不为以权谋私而脸红。
皇上您就别胡说了,若不是为了那徒惹您生气又最得您欢心的二殿下,您何至于如此着急,什么样的人才,还等不得两年,需得您皇帝之尊求贤若渴啊。今日当值的是暗卫四主之一暗箫,他隐于大殿角落里老神在在地想。
这晌,皇帝陛下已经拍板定案了,两月后,开恩科。
此时,二皇子殿下已经跪候在皇帝的太极殿
中了。周霁,燕朝二皇子,乃皇后所出唯一嫡子。继承了帝后二人的容貌,霞姿月韵,俊美无俦。因常年习武,内力深厚,身材修长匀称,风姿独具。
周霁今日一身蓝色绣云纹常服,看着十分朴素,亦没有什么配饰,只在腰间悬一块白玉。周霁一向不挑衣食住所,自然不知道皇帝老爹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心思。
作为一个已经十七岁,仍居住在园林中,尚没有自己的府邸的“不受宠”皇子,他理所当然的以为父皇并不喜欢,或者说,很恨自己。毕竟,因为自己,父皇失去了母后。即使后来宫中也有其他妃子,父皇也并不喜欢,这些年,宫中再无子嗣。
当年帝后伉俪情深,皇后因生子血崩而死,皇帝震怒,这个儿子就被随意扔到一处皇家园林,不允其进入皇宫,也从不探望,似乎彻底忘记了这个儿子。是以盛传,这位皇子十分不受皇帝待见。不过事实嘛,自然与流言大相径庭了。
朝野周知,文帝周邺一向勤政,处理朝事细致妥帖。可今日的皇帝陛下虽面上不显,可心里却像是千只蚂蚁噬咬,忧心地很。他心里记挂着自家笨儿子一向守礼地过头,怕又在殿里跪了快一个时辰了,一边想一边浑身散发着冷意。朝上诸位为人臣子自当解忧,话到嘴边就又收回肚子里。
下了朝,皇帝陛下疾步赶回寝殿却又在宫门口缓下脚步,毕竟当爹的,总不想在儿子面前失了威严。
此时,这位皇帝陛下的掌中宝,却端端正正地跪候在太极殿中,百般苦思不得解,最近他确实未犯过什么错,也没有什么把柄被捏住,不过既然想不出,那便不想了吧。听父皇急匆匆的脚步声,怕是怒火中烧,要教训他了吧,到时自然知晓。
周霁从小文武兼修,资质初众,内力深厚,不下于其父。皇帝陛下曾也是朝中高手,当年也因武艺在沙场建功,夺得皇位。武功高强之人,自然格外耳聪目明些。只得端正跪好,省的父皇一会更生气。
周邺走入寝殿,觉得自己昨个晚上让内务府特意换了昭国进贡的厚地毯十分明智。
跟在周邺身后的大总管唐高的八面玲珑心转过几个弯,对皇帝在这盛夏时节非要用这冬天才用的上的厚毯心领神会。
“怎么跪在这里?犯了什么错?”周邺温和威严的声音响起,把小孩从地上拉起来。果然,看到小孩就忍不住逗一逗。顺手拿起桌边的藤条,轻轻扫了扫周霁的脊背。
看他略微颤抖了一下,又马上跪好,皇帝陛下觉得很有成就感。
周霁脸上恭敬,心中一惊,莫不是自己真的犯了什么大错,父皇已到了要用藤条的程度。难道,是那件事,他本想今天面圣禀告,就未来得及上密折,可父皇应当还不知道是谁做的吧。笨小孩哪里想的明白,他老爹只是吓唬吓唬他。
周霁平素养在园林里,旁人以为他自个孤零零长到十七岁,实际却不然,平常自有老师为他讲文演武,这些人在其他人眼里或许不显眼,但都是皇帝亲自挑选,一旦周霁继承大统,这些人就是他最忠诚的拥护者。周霁少年老成,课业从来都不需他操心。实在没让他感受到拿着戒尺听儿子背书,看儿子委委屈屈挨打的小模样的乐趣。以往有错,也不是什么大错,不过戒尺竹杖。不过唯一一次动了藤条,就让周霁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后面写一个番外吧)。
“回父皇,儿臣,儿臣,前日去江州探听军情,路上…处置了江州下辖永宁县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