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楼主被删帖删到心醉,心痛,心碎,心累……还要爬起来。
男人不该说累,今夜不醉不归……
男人不该说痛,再痛也要自己去面对……
以上歌词深切的表达了楼主稀碎稀碎的内心。
厅里一站一坐两个人,长得颇为相似。眉目伟岸的中年男子脸上掩不住的疲倦,旁边站着的修长青年也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
“爹,过去的事情了。”
。
沈严看着在边关呆了六年的大儿子,轮廓和自己六七分像,还有三四分像他母亲,眉眼倒是比自己柔和许多,谦谦君子,却是经历过战场的杀神。两年收拢军队势力,十几岁的年龄就让边关诸将信服,又用了四年不到便打下了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夷族主将重伤,国君一惊之下坠马又中风,内乱一时而起,再也顾不得边境,由此也换得边关至少十年安定。
。
骄傲之情暂时压下了无奈和悔恨,沈严上上下下打量着自己得胜还朝的大儿子,交还兵符被皇帝一句“回乡修养”打发回平郡也没有一点不满和失落。本以为还要自己开导劝解什么“少露锋芒,最怕功高震主”之类的,却不成想儿子早就成长到根本不需要他费心的地步。
。
沈靖辰是一点也不留恋朝堂,一点也不委屈。庙堂之高就忧其民,江湖之远就治其家,对自己早已十分了解也十分信任,身处何方都不至于郁郁寡欢不得其志,所以何必拘于朝廷?每天还得给那看上去又不怎么顺眼的皇帝跪来跪去,还不如早早回家教教弟弟们。
。
想到弟弟们,再看看被悔恨无奈无力折腾的十分憔悴的父亲,沈靖辰也只能默默叹口气。
。
沈严看着大儿子,有些臊的慌,当爹当的这么失败,儿子辛苦多年,回来还得处理家里的烂摊子,真是,哎。
。
“家里就交给你了,爹……不是个好父亲。”
。
沈靖辰也不好评价什么,毕竟他爹在当家这方面确实错过,也着实失败,于是转了话题,“边关至少十年不会有什么大乱,爹您上京也好被派出去也罢,总归没什么危险,如此儿子也算放心。只是因为儿子的缘故让爹如此奔波,实在是不孝。”说完一揖到地,心里也是很懊悔,边关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保家卫国说小了也是保自己的命,战场之上,要么败,要么胜,活着回来的将军怎么可能不锋芒毕露,总归还是让皇帝忌惮了。虽然沈靖辰潇潇洒洒坑了皇帝一大笔赏赐乐呵呵的回乡,让皇帝在朝堂上笑骂了一句“胸无大志,满脑子金银”,算是君臣尽欢,但下来以后,皇帝还是下旨让沈严“进京修养”。
。
沈严也是武将出身,年轻时候也是一员虎将,开疆扩土是比不上沈靖辰锐气,保个边关稳定却是够了。加上如今又上了年纪,无事时拿人家爹当人质,有事了还可以支去边关维个稳。北边将领多已服了沈靖辰,人家爹来不会不给面子,又不用担心再被沈严收复,毕竟在皇帝的脑子里,权利这东西,在父子之间也是要争的。沈严若是抢他儿子的军队将领,那沈靖辰必和他离心,父子相互制约对皇帝来讲不是坏事。
。
“辰儿,你比爹强的多,家里外面最终都是得靠你。”沈严看到儿子行礼,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扶助,这本就不是儿子的错,何况,家里现在这样子,找个借口出去躲躲倒是最省事的方法了。“总归是爹当年犯下的错,只是苦了你们兄弟,爹如今也实在是没主意了,辰儿你就别再埋汰我了。”
。
沈靖辰一时语塞,知道父亲是不想听他说这话,于是抬起身微微笑了一下,揶揄道“对弟弟们来讲,爹恐怕真不能算是个好父亲”,看沈严一脸尴尬,沈靖辰重新正色,抬眼看着已经不再年轻的父亲,认真地说“但您对我来讲,永远是疆场上令人仰望的战神,您的教导养育,片刻不敢忘。”
。
沈靖辰是沈严第一个儿子,说是教养,其实也不会。疆场之上,哪儿有空一点一点教导,无非是条子板子一起上,好在沈靖辰自幼聪慧,又极为懂礼,后来又遇上其他长辈的教导,倒是也没受过什么过重的锤楚。与其说父亲,沈严更像是他的严师和上司,但不可否认,他一身本事是沈严给他打下的基础,极强的自制力和行动力也跟沈严的板子不无关系,虽不能算是慈爱的好父亲,沈严在他心里却绝对是指向的明灯。
。
沈严拍拍大儿子的手,儿子对自己不生疏,不怨怼,对他来讲就是很安慰的事了,这么优秀的少年如此尊敬于他,沈严莫名有种何德何能的想法。“我对不起你娘,她又去的早,你二弟又自小没有娘疼,爹就总想多惯着他些,结果宠成了现在这种纨绔子弟的样子。靖悌这孩子自打来了府里,你也知道,心思重,宇儿和希儿又都容不下他,哪怕是爹再不喜他,无亲无故个孩子整日挨打挨骂的也叫人不舒服,何况毕竟是你亲弟弟,但爹又不好说宇儿什么…也是他自己不争气,文武不行性子又懦弱,整日阴沉沉的,问句话答不出三个字,算了,不提他,家里总归不缺他一顿饭吃。倒是宇儿,虽不是你亲弟弟,但自小跟着长大,咱一家对不起他爹娘,外面那些流言蜚语的你可别信,宇儿与你也算一同长大,自幼什么性情你是知道的,总归是自己家孩子不争气,怪不得人家优秀。”
。
沈靖辰看着自家唉声叹气的父亲,想想几个弟弟,也是有些头痛。长辈们的事情他无话可说,却不能不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