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中国的古汉语最早都是单音节词,一个马,《诗经》里因为颜色不同,就有十几种,什么黑马白马,甚至细分到深黑马(骊)、浅黑马(o)、红白杂毛马(h)、青白杂毛马(骢)…… 等等等等,都是单字。那么,我们可爱的spank,后世称之为打屁股的东西,最初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单字呢??
有!
但是好像最权威的《中华大字典》也查不到?
那我们就要研究研究了。
打屁股,挨打的是屁股,屁股是什么?臀部。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分析汉字形声的名著《说文解字》却没收这个字,说明在《说文解字》成书的汉代还没有“臀”。但按照中国的形声字原理来看,作为后来出现的字,臀,是月(肉)形殿声,从肉形说明是人身上的一部分,从殿声说明在古代某个时候臀读殿音(语言的声音是会试着时间流逝变的,就像现在新北京**多发不出习惯jqx三个声母)。中国研究文字语言的学者发现汉字有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从某一个字的声音拓展出的新字都有这声音母字的最具体色最基本的意思,【举从“肖”得声的字为例:艄,船尾渐小处;霄,云霞,视觉渐觉小处;鞘,鞭末端渐小处;稍,叶末端渐小处 ,艄霄鞘稍均有渐渐变小的意思。再深一步,消,让水变小;销(销金),让金属变小;削,用刀子使物体变小。也都有变小的意思】。古人叫因声求义,现代学者叫它同源词。既然臀从殿得声,则臀和殿很有可能是同源字。那么表示打屁股的字是“殿”吗?
也许你会觉得这像天方夜谭:“殿”字我们都认识,宫殿嘛。但是《说文解字·殳部》却说“击声也,从殳,𡱂声”。难道殿真跟击打有关?为啥是“从殳𡱂声”,𡱒呢?咋变成𡱂了?原来最早殿的左边就是“𡱂”,这有汉代的印章实物和宋代人记录下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字字形为证。既然殿也是形声字,而且是从𡱂得声,按照刚才说同源词原理,我们先看看“𡱂”字啥意思。《说文解字·尸部》说:“𡱂,髀也。从尸下丌居几。”清代的学者段玉裁给《说文解字》作的注释进一步解释说“丌,下基也。𡱂者,人之下基。H几者q言坐於。”,如此说来,“𡱂”就是屁股,殿从“𡱂”得声,那也应该与屁股有关。“殿”从殳得形、从𡱂得声。形声字的形旁一般表示属类,像从马形旁的都是马的种类,从肉(月)得形的都和人身体部分(肉)有关。殳是一种把竹子捆在一起、没有刃的兵器。而殳部的𣪛(从上往下打)、ǎㄇ茫打头)、𣫐(F,捣,打衣服)、殴(捶打)、段(锻造的锻的本字:打金属)等字都有打的意思,既然殿从殳得形、从𡱂得声,那就应该和打、和屁股都有关系。那么“殿”就应该是:打屁股。其实,数十年前日本学者白川静也得出类似结论,而在这一推测也被湖北出土秦代竹简文献证实。
再说两句:殿是打屁股,是动词,动词变名词就是屁股,然后到了汉代以后再加肉(月)当形旁,也就变成了臀。 至于殿的其他意思:屁股嘛,末尾,自然就是殿军了。而人趴下来屁股最高(撅屁股),所以殿又可以当“高”讲,汉代的词典《释名》说:“殿,高也”,这就是“宫殿”意义的来源。